5. 张岁初

《她不是弃子》全本免费阅读

“娘?”张羡之想也知道霍夫人是吃不下东西的,便叫厨房送了点清淡的饭菜来。

霍夫人生气,但对女儿的软磨硬泡也是没有办法,对付着吃了两口,就听张羡之说:“娘,何必跟小孩子置气?要是不喜欢,过阵子把她打发了就是。”

“什么叫跟她置气?”霍夫人放下勺子,脑海里又想起李氏的模样来,当初她随着张仁昌外放当地方官,一面要受张行简的气,一面肚子里还怀着胎,本想日子虽然苦,但总有个头,谁料张仁昌倒是活泼有力气,官场上的事情还不够忙活,还要跑到那种地方寻欢作乐。

霍夫人气不过,跟张仁昌吵起来,又差人暗地里发卖李氏,张仁昌发现后,竟径直把李氏带回府里,说要纳人家为妾,有个苏小娘也就罢了,好歹是个本分人,这个李氏,矫揉造作,还要登堂入室,张仁昌气急,说要休了霍夫人,她怒上心头,就滑了胎。

几番闹下来,朝廷来了诏书,要张仁昌回京,还是加急,于是也就没能顾得上李氏,回京后,霍夫人发现张仁昌贼心不死,信纸上浓情蜜意,还得知李氏怀了胎,便回娘家告状,娘家人下场,张仁昌才熄了火。

“我就是看不惯,你看见没,她长得和姓李的有六分像,又没教养。”buhe.org 非凡小说网

张羡之抿了口茶水,又说:“那好,我明天把她打发了,叫她回去。”

“你别添乱,她能去哪儿啊?到时候死在外边儿了,这份业还要算到我头上。”

张羡之一笑,随后说:“千错万错,都该是爹的错,拎不清自己,也拎不清别人。”

霍夫人也这么认为,张仁昌能够做到礼部尚书,一是因为狗屎运,礼部刚好有空缺,他就补上了,二是因为有娘家人的扶持,刚开始是靠上一位正妻的娘家,后来是靠她的娘家,总之要是靠他自己,现在还不知道在哪个屎潭子里打滚呢。

这样的人还不知道自己几斤几两,到处惹骚。

“这话你在我面前说说就是了,别在外面喊。”

张羡之点头,又往霍夫人碗里夹了菜。

“我不吃了,晚一点还要进宫赴宴呢。”

————

张仁昌携家眷从宫宴里回来时已经很晚了,又喝了些酒,满脸通红,脚步有些飘飘然,他带着张行简先去了书房,又叫来张弃。

张仁昌又问:“你识得多少字,可读过书?”

“不多。”

实际上张弃读过一天书,学过什么印象已经不深刻了,但她记得当时许多小孩都欺负她,把她锁进小黑屋里,屋子里黑灯瞎火的,还有耗子蝙蝠之类的同伴在,她撕心裂肺地哭,终于哭来了李氏。

第二天李氏当街指着老师的鼻子臭骂,说他袒护坏学生,害了好学生,是误人子弟,是败德辱行,是蛇鼠一窝,最后说,这个书,不读也罢,我自己教!

至于读过什么书,其实也算多,经史都由李氏教导着读过一些,可惜她疯得太早,张弃只能翻来覆去温习之前学过的,再蒙头学习新的,至于有没有学对,那就不知道了。除此,又还读过医馆的医书,以及孔灼送的话本,但这些在张仁昌眼中恐怕算不得什么,“没读过。”

张仁昌轻轻叹出一口气,心想要给张弃请个老师,高门里的就算是庶女,也不能目不识丁,可年节里一时半会也找不到,于是便把目光投向张行简:“你是大哥,有空时先带她读一读吧。”

张行简已经在大理寺里谋职,平时是没有时间的,好在是春节,有假,他点头:“是。”

张行简又说:“如今你回家了,再叫张弃也不合适,该取个新的了。”

张仁昌略微想了想:“新年伊始,就叫岁初吧。”

张岁初。

她在心里默念着,一种微妙的感觉涌上心头,她是想过改名字的,却没想过是张仁昌起,怪异,实在是怪异,但她不想与他起争执,也就应了下来。

第二天一早,张清又来了,她知道张岁初不会穿她送的好衣裳,便挑了件中等的来,又帮她打扮一番,要带她去见长辈,二人先去老人院子里,张岁初的两声‘翁翁’和‘婆婆’喊得他们十分舒心,又额外送了许多东西。

接下来是去见霍夫人。

张岁初心里不愿意,她之前对霍夫人说话失礼,怕她会刁难,但不去倒像是有意与她结怨,更失礼了。

路上张清略微教了她一些礼仪,又嘱咐张岁初不要顶撞长辈,说多错多,听着教训就是了。

霍夫人倒是没料到张岁初会过来,彼时她正在和张羡之赏花,心情刚刚平复了些,这下见到这两个,火气又大了起来,面上自然就没有好脸色。

张清行了个礼,说:“母亲,我带妹妹来拜年。”

张岁初老老实实行了礼,说了词儿,并不把头抬高,霍夫人稍稍消了气,同样也给了个红包,一旁张羡之牵过她的手:“快来看,新进的菊花。”

“原本也是要分到你们院里的,现在刚好,过来自己挑。”张羡之热络的态度让张岁初有一瞬的迷茫,她好像自然而然就有张岁初这个妹妹,然而结合事实,这种热情就变成了刻意,让张岁初默默抽出手来。

一旁的霍夫人开始打量张岁初,这才发现她瘦得可怕,身上穿的也是张清的旧衣,罩在她身上不能说不合身,简直就像唱戏的,头上簪的也是张清的花,同样特别寒酸。

她微微皱了眉头,却又很快舒展开,撇开头去不再看张岁初。

张岁初前脚踏进屋,后脚又有人过来了,是纪新,张行简的人,长得白白净净,也是笑容满面的:“可算回来了,大郎让小娘子过去读书呢。”

张行简在书房里,已经准备了另一套小一点的桌椅纸墨,他正在架子上找书,听见动静后回头:“来啦?去见过母亲了?”

“是。”

“好,你先把这些抄一遍,后面我再给你讲解。”张行简将书递给张岁初,又指了些段落,不多,但张岁初抄得小心翼翼,也就抄许久。

张行简则先忙活自己的事情,偶尔抬头看一眼,就在他看了许多眼后,张岁初终于抄好了。

出乎意料的,她的字不差,还有点行书的意思:“你练过写字?”

张岁初确实学过,李氏从下决心要自己教导女儿开始,就往家里运了不少书,里头还有各种字帖,然而她摇摇头,并不说实话:“之前帮掌柜的抄单子,抄多了,也就这样了。”

张行简并不打算教太多,她是女子,等老师来了,就该学《女诫》,至于其他,可学,可不学,学得多了,方便教导儿子,学得少了,再请老师教儿子,也是一样的。

张岁初当然也看出了他的心思,虽然心里不悦,但也没说,只是课后向他借了书回来,有不懂的再问,也是一样的。

望着张岁初的背影,纪新说:“小娘子还挺聪明的,要是多加教导,当个女诗人也未尝不可。”

诗人?要是她兴趣不在此,非要按着她的脑袋学,再聪明的人作出来的诗恐怕也不好看。

也是,学个专长也未尝不可,谁说非要相夫教子了?张行简想着,倘若张岁初确实是块璞玉,把她养熟,或许可以一用,也不用思考要花什么代价绑住她,像她这种人,给块骨头就会死心塌地了。

张岁初并不知道张行简的想法,这堂课上得也短,张行简的时间不多,他忙着陪张仁昌见客,又要去别家喝酒,比平日里还要忙。

其他人也各有各的忙,霍夫人要接待女眷、烧香礼佛,又要操持人情往来,不比张仁昌得闲,张羡之也都陪着,张清偶尔帮些忙,张渊则忙着出去鬼混。

张岁初带着功课和书回到院落里,小丫鬟端上来茶水。

“对了,你叫什么名字?”张岁初问。

“他们叫我阿稚。”

张岁初点头,她要出去一趟:“好,我要出去一趟,要是有人来找,就说我不太舒服睡下了。”

阿稚一面想跟出去,一面又得了命令,只好说:“晚些时间要吃家宴的,小娘子不要去太晚。”

————

孔灼这个年过得不怎么太平,虽然他事情办得不错,但他的光彩又被大哥抢了去,人家生了个大胖儿子,阖家上下开心得不得了,没空搭理孔灼做成的第一趟小生意。

他虽然郁闷,可也没闲下来,开始筹备给贺大郎的货物,大多是麦子以及干粮,也有一些冬衣被褥,现在他的心不在家了,想着贺家庄的难事,连饭也没有胃口吃,又听外面锣鼓喧天,心里更加烦躁,于是提笔给张行简写了帖子,他想着顺道去看看甄鸣,可以的话,把他也带上,要是能培养出来一个心腹,日子就能过得舒坦多了。

张岁初也记着孔灼,承蒙他的关照,自己才能平安到达京城,然而她却不能以真面目见他,要报答,且要快刀斩断他们的联系,毕竟孔灼带过曹三,而曹三跟张岁初有牵连,一旦孔灼发现甄鸣就是张弃,事情就容易变麻烦。

在住进尚书府前,她卖了孔灼的驴,将钱一并存在了酒楼柜上,当时手头上没有富余,如今拿了几个红包,她留了一个,剩下的就雇了小乞丐,将红包一并存进去,对于孔灼来说,那点钱甚至不够吃一顿好酒的,但却是张岁初目前最大的能力了。

过后她去了书坊,询问招不招短工,坊里的伙计说,过完年再说,眼下也不知缺不缺人,要等店家回来再问。

她接连跑了好几个,得到的答复大差不差,跑完书坊,她又找了房牙预备看房子,在曹三案风头过去前,她最好还是不要回乡了,其他地方不熟,又没家底,连铺盖都没有,眼下最好的办法,就是呆在京城,如此就要避开尚书府,她的房子就往远了找,连书坊也是。

她踩着点回到尚书府,手上拿着从书坊买的字帖,阿稚就在门口盼着,终于见到她的身影,也就放下心来。

“小娘子去买书?”

“是,有人找我?”

“大郎差人送来一套笔墨,还有些南方来的宣纸呢。”阿稚欲接过张岁初手上的字帖,然而对方往她手里塞了其他东西,仔细看清,是一小包糖榧。

“这个好吃。”

阿稚可算露出了这个年龄该有的笑容,她是府里新买回来的丫鬟,爹娘为了养弟弟把她卖了,甚至不打算将来赎回去,她原本已做好了给人当牲口的准备,可她遇到了张岁初,兴许是以前没用过仆人,她见不得阿稚忙东忙西,每每都要跟着一起干,吓得阿稚都只敢背着她做活。

张岁初怎么会不知道阿稚的心思,她试着不与阿稚亲近,害怕日后离开时闹心,可她太懂事,又太小心翼翼,竟和自己像了八成。

那便当做可怜自己吧。

张行简送来的东西都是上等货,张岁初看了两眼,打算写写他留的功课,此时天色已暗,阿稚点了灯,在一旁静静候着,不多时,外面就来人了,让张岁初去家宴。

这个家宴,无非就是想让她在张氏族人及同僚面前转一圈,混个眼熟,顺便为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