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76章 老好人生气了

时光飞逝。

在朝野上下的期待之中,使团众人终于抵达京师。

按照规矩,正使谢铎当即入宫面圣,朱厚照索性召开临时朝会。

毕竟满朝文武都想知道,那倭国现在到底是个什么情况,石见银矿具体情况又是如何。

得知谢铎回朝,群臣立刻动身赶去参加朝会。

毕竟涉及到上亿纹银,不能光听信自己人的一面之词。

这谢铎从不参与任何朝堂争斗,安安心心地教书育人做学问,是个纯粹的文人!

如此一来,他就没有任何私心,不会隐瞒倭国一切消息。

也正是如此,当年文臣缙绅才会举荐谢铎充当这个正使。

现在,到了收获的时候了。

大殿里面,皇帝陛下立刻传见谢铎。

群臣下意识地扭头望去,只见这位礼部右侍郎满脸疲惫风霜,显然此次出使倭国吃了不少苦头。

事实上,大明使团此次出使倭国,确实不算怎么顺利。

先是跨越茫茫大海,就使得这些个平日里养尊处优的朝臣缙绅有些吃不消了。

最开始就是普遍性的晕船,头疼得要死,吃什么吐什么,最后好在是缓过来了。

半个月的时间不算长,但是在大海之上的话,这个日子就变的无比漫长。

使团乘坐的福船虽大,但其实也就是那么大,几分钟就可以走完。

船上的生活是非常枯燥的,没有什么娱乐的项目,更是时刻颠簸,不会晕船还好一些,会晕船的简直就是生不如死。

谢铎也不可避免地中招了,再加上他年龄大了,所以险些直接丧命在这茫茫大海之中。

幸运的是,他平日里经常躬耕劳作,所以身子骨还算硬朗,没过几天就缓过来了。

但紧接着就有新的困难接踵而至,那就是食物问题。

船上的午餐非常的丰富,有大量的海鲜。

虽然出海之前船上的食物虽然充足,但是在大海之上航行,谁都不知道会出现什么样的事。

所以战兵为了尽可能的节约食物,这些船的后面都有一张小拖网,一边在海上行走也是可以一边拖网捕鱼,这让使团成员每天都有吃不完的海鲜。

起初大家还十分欣喜,毕竟放在京师里面,想要吃到新鲜的海鲜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,除非舍得花大笔银子。

但是现在他们可以天天吃顿顿吃,想吃什么海鲜都有,而且还全都免费,所以众人情绪高涨。

可是到了后面,铁人也挡不住这样吃啊!

就连谢铎都受不了了,闻见那海鲜的腥味就想干呕作吐。

大海之上不比陆地,生火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,尽管船上已经备了很多的蜂窝煤和木材,但是本着能省就省的原则,直接将海鲜切片吃算是最节能环保的了。

最为关键的是,整个船队名义上是谢铎这位大明正使为主,实际上却是以京军统领马永和邓伯颜二人为主,毕竟他们麾下的两千战兵,可是真正的战兵,丝毫不会惯着这些文人老爷们。

各种各样的海鲜,除了必须要用火烹饪的外,大部分的海鲜都是切片,

而船员们也都吃的很开心,习惯了生吃,这才是在船上最好的选择,你要是不习惯想吃熟食,做梦去吧!

在船上就好比战时,战兵接管一切,谁他娘地还会惯着你们这些娇贵的文人老爷!

不过谢铎毕竟是不一样的,加上他脾气好处事公道,所以颇受马永和邓伯颜敬重,二人时常开开小灶,给谢铎做些熟食,毕竟人家年纪大了,经不起这样的折腾,总得尊老不是。

在这样枯燥乏味的生活里面,船队总算是抵达了倭国海港。

整整三艘福船抵达港口,在足利义维的指挥下,进入了大内氏的核心领地。

大内氏当代家主,大内义兴,在得知消息后,急匆匆地带着一大群家族武士赶来港口,与大明使团接洽。

大内氏在平安时代成为周防国的国衙官人,积攒了不小的势力,镰仓幕府建立以后,大内氏又成为了幕府的御家人,成为了当地的一方霸主。

等到倭国进入南北朝时代以后,大内家嫡系的大内弘世却加入了反室町幕府的一方,成为了足利直冬的郎党,在此期间,大内弘世相继消灭了幕府方的周防国守护大内长弘、长门国守护厚东义武,成为两国的实际支配者。不久后,大内弘世就被室町幕府以正式的周防国、长门国守护职收买,加入了幕府的一方,成为战国时代大内家的祖先。

大内教弘制定了以山口为中心的裁判制度,事实上就是以山口为领国的首都,控制各分国,当时大内教弘实际控制的地区有周防国六郡、长门国九郡、丰前国八郡、筑前国十一郡、安艺国东西条地区及数个岛屿、石见国一郡、肥前国一郡战国时期,大内氏的领国也基本在这个规模上下浮动。

因为当年郑和率领无敌舰队突然抵达倭国,武力威慑之下,先前还一直叫嚣的倭国也瞬间臣服了,足利义满也表现得颇为知趣,不仅主动献上了宝刀骏马,更将盘踞对马、壹歧等地的倭寇团伙一扫而空,“执其渠魁以献”,随即正式接受永乐皇帝的册封,成为大明王朝的藩属国,两国也展开了勘合贸易。

尽管日商在宁波等地不可避免地要遭遇“官准牙行”的压价和欺骗,但在“勘合贸易船”停泊期间,当地市舶司的款待还是相当周到的,日常饮食、用品一律免费供应。

不仅日商采购的如生丝、药材、字画、书籍等中国产品在日本列岛获利丰厚,就连明帝国的货币“永乐通宝”,也获得了如同今天美元一般的信用和购买力,以至于每每勘合贸易船返航之时,日本国内都是一片“唐船归朝,宣德钱到来”的喜悦之情。

这与大明勘合贸易获得了巨大利润,长期垄断“明日贸易”的室町幕府,自然吸引了众多“羡慕妒忌恨”的目光,尤其是在室町幕府因为应仁之乱对倭国各地的控制力大降,各地大名在不断的崛起情况之下,室町幕府派出的勘合船时常在返航途中,遭遇盘踞在长门、周防等地的大内氏的抢劫,血本无归,不得不向控制濑户内海的大内氏和细川氏让渡“明日贸易”的权益。

大内氏在室町幕府乃至倭国历史上都算是一个异类,其自诩为“百济国琳圣太子”的说法或许有自吹自擂的成分,但其朝鲜南部移民的身份基本上是坐实了的,世代的繁衍和经营,最终令大内氏从周防国大内村的小族群,逐渐发展为世代盘踞本州西部的“西国霸主”。

镰仓幕府、后醍醐天皇、足利氏虽屡屡对其打压,终因顾忌其在当地盘根错节的势力,而不得不转用怀柔政策。

比如明应四年,室町幕府组织第七次遣明贸易团,大内氏虽有成化勘合,却并无国书,不能实现对明贸易,在幕府的斡旋下,大内氏和细川氏共同组成了第七次贸易代表团,这就是让渡利益的最好证明。

凭借着与明廷贸易赚取的利润,大内氏实力不断攀升,而且大内义兴本身就是一个野心勃勃的枭雄人物,还在暗中收留了被赶走的室町幕府第十代将军足利义,时刻准备着颠覆京都。

毕竟应仁之乱后,室町幕府掌控力不断下降,大名与大名之间的战争,大名与幕府之间的战争,可谓是战火连绵从未停止,各地大名此之间不断的征伐,各个大名的内部同样也是争权夺利,家臣谋夺家主的产业,武士暗杀家督等等的事情也是时常发生。

偏偏在这样的节骨眼上,大明王朝还真的派来了使团,甚至还有两千装备精良、训练有素的大明战兵,这更是使得大内义兴不得不提高了警惕。(www.)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