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6章 战还是和?

《原来你是这样的女郎》全本免费阅读

四皇子的丧礼刚过,凉州的军报再次被送到朝堂——凉州节节战败,金溪关不但未夺回,被鞑靼继续占有不说,周边的县郡也开始被陆续袭击抢夺。

道明帝在朝会上发了一通火,怒斥道:“饭桶一样,要他何用!”

骂的正是凉州镇守的现任大将军——居金。

满朝文武大臣期期艾艾,不敢接这个话茬儿。

谁也没想到,这凉州一战,竟然打的如此艰难!

毕竟老庆阳侯生前,驻守此地几十多年,凉州就如铁桶一般结实。

别说这种大规模的冲突败仗,就是军需军费,都没让陛下和朝廷犯过难。老侯爷一人可抵几人用,能自个解决的问题从未向朝廷讨要过。

眼下居金不仅打败仗,奏报中话里话外说的都是,粮草、兵马、兵器、棉衣、银钱......朝廷六部也是尽量配合着凉州所需,然而还是败仗一场场。

两下一对比,谁高谁低,太过显然。

近几日,道明帝感觉身体有些乏力,好在上朝前刚服用了一颗神元大丹补了些精气神。

望着下面站着的两排臣工,一个个鹌鹑似得耸着肩膀。道明帝猛地一拍御前长案,嗓门提高了些训斥道:“怎么都不说话了?!往日不是很能说吗?”

众人齐齐跪下,口中齐呼:“陛下息怒,臣\/儿臣罪该万死。”

右相低着头屏气凝神,心中盘算该如何与居金撇清关系。思虑一圈,忽然发现二人常有书信来往,即便中间停了一段日子,然四皇子这事,居金也有暗中助力的。

也就是说,不好撇清,双方手中都有对方的亲笔书信。既然无法撇清,剩下就只有两条路:要么支持陛下换大将军,要么鞑靼愿意此刻停战。

他悄悄使了个眼色。

兵部今年新晋的李侍郎,硬着头皮走上前启奏道:“鞑靼乃游牧民族,不擅种植存粮,无长久的后勤物资补给,是以并不适合长久战。臣觉得不若换熟悉凉州的将军,前去。”

此言一出,马上引来几位臣子的附和。

然之前随四皇子一同前去的赵老将军,战报说亦落个身负重伤,性命恐也堪忧。

看来,凉州可不是一个富贵温柔乡,而是龙潭虎穴。朝堂之上的几位武将,一时踌躇起来,谁也没敢毛遂自荐。

而地方上的将领,那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,许多还是**领兵。

正在这时,八百里加急文书再次送来,高义公公上前躬身举着,呈给道明帝看。

原来鞑靼首领——赫野,也知攻下城池容易,但守城对于鞑靼却是难事。再打下去,对于鞑靼而言,不过再多杀一些百姓,多抢夺一些物资。

然,赫野盘算,不如趁着己方胜利,占据着主导优势,和洛国言和,谈判一番得到一些赔偿更为划算。

道明帝看完奏报,将卷轴往案上一丢,脸上晦暗不明。

大臣一时猜不透他的心思。

“鞑靼要与我洛国议和,要求公主和亲,并且赔偿他们白银五十万两、粮食八千担还有布匹、马匹等。”

道明帝耷拉着眼皮,一字一句说的缓慢。

大殿上,群臣哗然。

从前朝开始至今,约有三百多年,中原再无公主和亲去蛮夷之地。

一听这么说,有些大臣已吵吵嚷嚷持反对意见。

“怎可议和,咱们洛国良将众多,定能将鞑靼打回老家。”

“公主和亲,那我洛国儿郎的脸往哪搁?!”

“就是,竟然还让咱们赔偿银钱、物质,想的倒是很美!”

“末将不才,愿誓死前往凉州抗击鞑靼!”

“臣虽是文官,然边关烽火未曾歇,何来心思嫁公主,和亲若能保太平,铁架银枪作何用?!”

也有官员持相反意见:

“若和亲、赔偿可保洛国整体不受战争之苦,何乐而不为。”

“凉州大营号称二十万铁骑尚不能抵抗鞑靼,不议和一旦对方挥军南下,江南之地岂不遭殃?”

“若以小的代价,谋取全局的安稳,倒也值得。”

......

姬无由面上不显,然心内有一丝担忧,皇家公主,如今只有五皇妹一人。他眼神扫视了一圈宗族的几位姬姓王爷,虽有几家有适龄郡主,但是,谁又舍得将自家骨肉送去蛮夷之地。

道明帝坐在上首,不发一言,听了一耳朵,底下群臣的议论之声。

他朝着左右相观望了半晌,沉声道:“右相有何见解啊?”

被陛下点名的史进弯腰出列,垂着睫,慢条斯理说道:“老臣愚见,既然鞑靼愿意歇战,我洛国不若借此机会议和,以图安稳国本。”

道明帝点了点头,又看向左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