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1章 慈佑堂

《原来你是这样的女郎》全本免费阅读

江蕈此行只带了七名燕卫,以及映秋、映红。

各个简装易行,一行人从官道骑汗血宝马驰骋四五个时辰,中途到驿站人和马稍作休整两个时辰,吃喝一顿,再接着赶路。

就这样,在第三天午时,江蕈终于感受到风中迎面而来裹挟的细粒黄沙,终于要到了。

“进入凉州城,不可声张,咱们先去慈佑堂。”江蕈命令道。

“是。”

慈佑堂是原先老庆阳侯爷刚上任到此地时设立。用以专门收集、庇佑那些失去父母的孤儿或被遗弃的孩童。

凉州地处西北边陲,苦寒之地,生存环境本就靠天吃饭。

穷苦人家的孩子多,一旦遭遇收成不好的年份,有些孩子要么被父母发卖,要么就被遗弃在荒野任其自生自灭,而女童被遗弃的比例占多数。

再加在边陲线上,若遇上散装的两个鞑靼蛮子,一年到头偶尔越过界线,**放火,有人幸存下来,就这样没了家,需要一个庇身之所。

在慈佑堂照管孩童之人,多也是这些流离失所,又找不到生计的百姓。

慈佑堂距离大营只有三里路。

江蕈带着他们拐进一处小道——却是一处小吃街。谁能想到,与堂堂军事重地相毗邻的竟然是一处生活气息的美食小吃街:

李记铺子里的叫花鸡,被黄泥土包裹着,一个个码放在烤炉上;张记的烤鸭冒着热气;凉亭内吴家阿婆的凉皮,红红的辣椒油依然盛放在白色粗陶大海碗里;拐角处的瓜子铺门前,一口黑色大铁锅,小伙计正拿着大铁铲翻炒葵花籽儿,旁边的罗框里新炒出的花生,还散发着香气......

“此处,还和之前一样,一样的烟火气。”映秋感慨了一句。

江蕈指了指几处吃食:“映红你和燕一你们前去采买,记得多买些。”

转过头,蘸着方才映秋的话,接道:“有道人间烟火气,最抚凡人心。行武之人守护好边关,不就为了边境的百姓也能过上,京都那样的安稳日子。你看此处还和从前一般,不过是因这儿距离大营近。”

几人点点头,连连应是。

他们都明白,鞑靼未打到大本营来;那些已经被其侵扰之地,百姓过得才叫艰难,别说做个小买卖,能填饱肚子都是奢侈。

带上大包小包的吃食,几人到了慈佑堂门口,燕一前去叩门。

灰黄的破木门,从里面“吱呀”一声打开。

一位微躬着腰的老妇,头发已花白,她双手依然戒备地拦着门边,冲着燕一问道:“您有什么事?”

这般待访客,江蕈觉得蹊跷。

映秋已迈步上前,客气喊道:“吴婶子,是我们来看看您和孩子们。”

被称呼为吴婶子的妇人,显然很意外,她面容一怔,双臂从两侧门滑落,才将门空了出来。

惊呼道:“是映秋姑娘,俺的老天爷啊,你不是跟随郡主去京都了吗,什么风把你吹回来了?”

映秋微微笑着,神情激动的吴婶子伸过来的两只劳作粗糙的手,紧紧攥着她的双手。

映秋朝着身后张望一眼,趴在吴婶子耳边低语一句。

“什么,郡主来了!俺蠢笨的,竟没看见,”一边说一边往前快走几步,果然站在几人后面的不是江蕈是谁?“郡主您当真是七仙女降世,知道咱们需要您,您就回来了......”

江蕈走上前,搀扶起跪地的吴婶子:“说了多少次,见我不必行叩拜大礼,您一把年纪了。”

“俺虽没读过书,也知您的大恩,若没有您,俺早就在路边冻死饿**。哪还能活到今日,带这帮孩子。”吴婶子每每说起,还是一连串的感激之辞。

映秋他们将买的糖油果子、桃酥点心、烤鸭瓜子等一并从马背上卸下来,进了大门,往中间大院儿去。

吴婶子已经招呼孩子们前来,仿若过年一般热闹开心。

孩子们将几人围在中间,井然有序排队等着分发吃食。

他们在此处,吃住只能说过得去,不至于饿肚子,得凉州营庇护,没有地痞流氓刁难他们。

一般年过十二岁,就可以去学一门手艺养活自己,或投身军营。

孩子们被教养的还算懂礼貌,一个个分的了吃食后,都知道道一声:

“谢谢,大姐姐。”

“谢谢大哥哥。”

“这个蜜桔很好吃,我要留给狗蛋一半。”

“黑丫头,你瞧瞧这牛乳糖可真香真甜,给你咬一口。”

......

江蕈在一旁瞧着,买的吃食七八个包裹,没成想还不够分。她低声问吴婶子:“眼下慈佑堂有多少孩子?”

吴婶子踌躇了一瞬,无奈道:“两百一十个幼童,比半年前整整多了一百个孤儿。”

眉头一皱,江蕈心中盘算,此次鞑靼寻衅,该有多少兵士战死,多少百姓丧命。

吴婶子看她思考事情,见人手不够,已经走到几个年幼孩子身

旁,为他们掰小食物,又叮嘱大孩子:“花生瓜子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