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249章 反过来想

继续往下看,好家伙:三白法、直线白描、双钩设色……国画技法竟然不止一种,难得的是并非虚于表面,更没有剥离感,反而很合谐?</P>

孙明方恍然大悟:同时精通中西画法,并且能完美的揉合在一起,怎么也不可能是籍籍无名之辈。就是基于此,哪怕是谁画的都不知道,李定安照样花了四十万把这幅画买了下来。</P>

那会是谁?</P>

再看标签:断代约为十八到十九世纪……瞬间,孙明方的脑海里浮现出一大堆名字:斑达里沙、孙威凤、王珓、葛曙、永泰、冷枚、史贝林,关乔昌等等等等。</P>

无一例外:中西贯通,知名于世。</P>

不提冷枚这种康乾时期的宫廷画师,即便如史贝林,关乔昌这种嘉道时期的民间画家,作品价格都是以“百万”计。</P>

就说他怎么可能会走眼?</P>

感慨良久,他才叹了一口气:“李老师,谁画的?”</P>

他这么一问,李定安就知道,只是几分钟,孙明方就看出来了。</P>

眼力挺高,不愧是项志清的得意门生。</P>

他又摊了摊手:“不知道,我甚至连作者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不敢确定……”</P>

“不大可能吧?”</P>

孙明方拿着手电,几乎是一寸挨着一寸的照着画布:“感觉作者的国画功底比油画功底更深厚,更精湛,绝非练个三五八年就能达到的……”</P>

确实有点,但只是可能,而非绝对。想确定是中是外,是不是名家,还得深入研究。</P>

“孙老师,要不咱们拆开看一下?”</P>

“啊,拆坏了怎么办?”</P>

“左右不过四十万……经理,有没有钳子或螺丝刀借一下?”</P>

真拆?</P>

销售员怔了一下,陈静姝也怔了一下,孙明方反应最快,捋起袖子就上来帮忙:“你没怎么拆过,让我来……”</P>

林子贤完全被惊呆了:干嘛,拆画?</P>

李定安钱都付了,他肯定管不着,林子贤惊讶的是两人的对话:中国人画的?</P>

不应该啊?</P>

又不是没鉴定过,找的还是大型拍卖行专门鉴定外国文物的专家,都说是十八到十九世纪左右的宗教油画,作者是外国人,但不怎么出名。</P>

上展之前,海选的专家也是同样的说法:宗教油画,非知名作家。不过评价又稍高一点,称画的确实不错。</P>

到这两人嘴里,完全反了过来?</P>

不过仔细一琢磨:还真就说不准?</P>

大哥时不时的就会收一件稀奇古怪的玩意,别说来历,有的连专家都不知道是什么用途,收一件中国人画的油画实属正常。</P>

他起先也觉得价格不会太低,鉴定了好几次,花的鉴定费都快赶上估价的一半了,才不得不死心。</P>

那现在呢?</P>

再看李定安与孙明方略带兴奋的神情,林子贤心里“咯噔”的一下:自己不会是走宝了吧?</P>

惊诧间,李定安就卸开了四个角的铆钉。他确实没怎么拆过,所以没客气,又把画框往前一推。</P>

孙明方的动作很快,先晃了晃画框,又从图册上撕了一张铜版纸,然后轻轻往里一插。看画布与玻璃没有粘合,他才慢慢的揭开,小心翼翼的取出画布。</P>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