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一千五百一十四章 洛阳虽好,却非吾乡

重檐庆顶,黄琉覆瓦。

椽飞斗拱,梁枋天花。

中岳庙中,峻极殿三个大字悬挂在主殿正中,森然冷冽。

站在大殿之前,李绚侧身看向身边的李竹,说道:“守在这里,除了长史之外,其他人都不许进殿。”

“喏!”李竹肃然拱手。

李绚转过身,朝着大殿走去。

登上台阶,进入殿中,宏伟的中岳山神像下,一道人影身穿道袍,盘坐其上,低声颂念道经。

李绚平静的走到了那人身后,然后手掐子午诀,行礼道:“见过田师兄。”

田游岩长吐一口气,平静的侧过身,指向对面的蒲团,对着李绚道:“王爷请坐。”

李绚轻轻点头,在田游岩对面坐下,面色肃然的看向田游岩道:“听闻潘真人进宫了,今日在这嵩阳观,是师兄做主?”

“是!”田游岩平静的笑笑,说道:“先帝病逝,家师和道门诸位真人都进宫诵经祈福,这里自然是田某负责。”

“如此说来,师兄是打算辞官归隐了?”李绚的轻声很轻,但面色却无比的凝重。

……

田游岩平静的笑笑,说道:“当年先帝来嵩山请田某出山的时候,王爷当时便在先帝身侧,自然当知,当年先帝让田某入东宫,不过是效仿当年商山四皓之故事,如今太子已经即位,田某职责已了,自然应当回归道门。”

商山四皓,秦始皇七十二博士之四。

大秦灭绝之后,商山四皓隐居山林。

高祖立汉之后,多次请商山四皓入朝辅政,但都被四人拒绝。

后来高祖有意废太子刘盈,改立赵王刘如意。

吕后亲自派人将商山四皓请入宫为太子师,高祖见到四人后,便再也没了改立太子的想法。

这四人,便代表了天下士子对刘盈,也是对正统的支持。

只是商山四皓的故事便到此为止,及至汉惠帝刘盈即位之后,史书上便再没有这四个人的名字出现。

不难猜测,这四人在刘盈即位之后,便再度隐退。

如今田游岩也是同样的态度。

他当年入东宫,便是先帝为了稳定东宫的位置而行的。

毕竟田游岩是真人潘师正的弟子,田游岩入东宫,代表的是整个道门的态度。

甚至当初选择田游岩,也很有可能是道门内部一致推举出的人选。

这些年来,田游岩在东宫做事不多,除了江南纺机之事,其他他很少参与。

如今太子已经即位,那么一切自然更加和他再无太多关系。

顺势从东宫退出来,不介入更多的朝政风波,才是最聪明的选择。

李绚微微点头,轻叹道:“原本还希望能与师兄共立朝堂,继续为朝廷效力,如今看来,却是绚的奢望了。”

田游岩微微摇头,说道:“王爷天资聪颖,目光敏锐,如今朝中局势如何,再无人比王爷看的更清楚,也无人比王爷看的更准,有王爷在朝堂,天下人足够放心。”

“但绚最多也只能在洛阳再待一月时间。”李绚轻叹一声,说道:“至于剩下的,就看朝中众位贤臣,如何辅助陛下了!”

田游岩笑笑,低头不语。

李绚深吸一口气,继续说道:“师兄是打算正式出家,还是要缓两年?”

“缓两年吧。”田游岩目光看向茅山方向,轻声道:“老母在堂,总是要多侍奉几年的。”

“善。”李绚点头,然后道:“不知道此事,师兄打算什么时候告诉陛下。”

“田某已经在东宫留了辞本,想来若是有人看到,应该会交给陛下的。”田游岩神色感叹,轻声道:“先帝病逝,田某本里应该等到先帝移殡之后,再行请辞,但那时,陛下立刻就要受册登基,想走怕也走不了的。”

“师兄是在担心陛下登基之后的封赏之事吧?”李绚一眼就看透了田游岩的担忧。

田游岩抬起头,微微苦笑道:“还是让王爷将事情扯到了此处。”

皇帝登基,封赏群臣,田游岩担心的,也就是这事。

李绚眉眼低垂,轻声开口:“如今的东宫众臣,封赏最为紧要的,无非便是姚詹事,绚,苏司马,韦家令和太子仆蒋俨,以及师兄了。”

田游岩平静的点头。

“先帝留有遗诏,绚将任皇太孙的太子少保,苏司马已经提前调任御史大夫,韦家令是太子妃族人,自然少不了去处,蒋俨是前相刘祥道的学生,如今其子刘景先为相,想来蒋俨的未来也不会有问题。”

李绚轻叹一声,抬起头看向田游岩道:“除了师兄以外,如今最难安置的,便是姚詹事了。”

田游岩平静的看着李绚,依旧不开口。

“姚詹事如今是正三品的太子詹事,从东宫调入朝堂,要么任六部尚书,要么任三省宰相,如今三省正职,所缺有侍中一位,尚书左仆射一位,尚书左仆射自然不想,可天后未必就愿意姚詹事任侍中。”李绚的眼神肃然起来。

虽然说,如今已经有薛元超和刘仁轨两位东宫的宰相,但实际上,他们都各有自己的立场。

只有姚令璋入阁为相,才能够为李显争取更大的利益。

但这件事情看出的人太多,其他人或许不会做什么,因为明眼人都能看得出,这个侍中的位置,本身就是先帝为姚令璋留的。

正好李显登基封赏之用。

但是,这里面最不可能答应的人就是武后。

……

“王爷天下聪慧之人,总是能看出他人看不到的地方。”田游岩终于开口,看向李绚说道:“若田某猜的不错,天后应该会让姚詹事继续任太子詹事,然后调任长安辅助太子监国。”

李绚的脸色顿时有些难看起来。

李显登基,自然要封太子,李绚这个太子少保应该是皇太孙被册封太子之后的太子少保。

姚令璋这个太子詹事不会动的,到时候,也不过是加封一点散官,勋爵,最后调任长安辅助太子监国。

武后说了,先帝的遗体要在明年五月才会运往长安。

李显身为皇帝,也会在五月时跟着返回长安。

但长安为大唐之都,天下运转枢纽,不能无人镇守,到时候,以皇太孙为太子,调一两个宰相,加上姚令璋辅助太子监国,是最佳的方略,

但这样一来,姚令璋升任侍中,就别想了。

武后甚至都不会选择将现在六部尚书中的一位调任侍中,将位置留出来给姚令璋。

因为眼下的六部尚书之中,抛开功劳,论资历,最有机会做宰相的,其实是欧阳通。

看看李绚,就知道武后绝对不会做这个选择,所以两者都不能行。

田游岩继续开口:“王爷今日和田某说这些,怕是王爷自己心中想不出妥善的应对之法,可对?”

李绚眼神微缩,随即轻轻点头。

一声沉重的叹息。

李显已然成功即位,从今日到正月初一正式登基受册七天内的危机,李绚也已经提前拔除,但是之后呢。

李显想要成功执政,在政事堂,就必须要有一个完全为李显考虑的人做宰相。

而满朝上下,这样的人只有一个,那就是太子詹事姚令璋。

如果姚令璋无法在这个时候成功拜相,那么一步慢步步慢,李显想要稳定就更难了。

……

田游岩抬头看了一眼中岳山神像,然后看向李绚道:“王爷之前想让裴相做尚书左仆射,有没有可能让裴相松口?”

李绚摇摇头,说道:“如今的朝局,说到底,其实是裴相,天后和陛下三方制衡,天后不想让姚詹事任侍中,裴相同样也不想有一个人多出来和他分割权利。”

“那么王爷有没有想过,或许先帝从一开始留出的那个侍中位置,就不是给姚詹事的。”田游岩一句话,让李绚惊讶的瞪大了眼睛,满脸难以置信的看着他。

先帝,李治,他从来没有想过,要让姚令璋做宰相?

是这样吗?

是这样。

李绚脑海中顿时跳出一个人影出来。

陆元方。

陆元方从雍州长史调任吏部尚书,本身就有一点超拔的味道。

但若是不动陆元方,调姚令璋任吏部尚书,那么之后姚令璋就能够很轻松的在李显即位之后,同中书门下三品。

但是,如果这样一来,武后就不会那么同意的。

“所以,是陛下舍弃了姚詹事,选择了陆尚书?”李绚虽然是在问,但是他自己,却是已经给出了答案。

田游岩平静的点点头,说道:“王爷当局者迷,想想,若不是有姚詹事在前面吸引天后注意,其他的事情哪有那么容易布置。”

武后在朝堂的力量,便是皇帝也感到忌惮。

便如今日主动站出提用印事宜的郭待举,谁能想到,他竟然是武后的人。

李绚神色迅速的平静下来,闭上眼睛,然后再度睁开时,他轻声说道:“如此一来,姚詹事拜相的事情,就更需要争了。”

“王爷聪慧。”田游岩笑着点点头。

李绚轻出一口气,然后看向田游岩道:“师兄不在朝中,实在可惜了。”

“洛阳虽好,却非吾乡。”田游岩轻轻点头,然后转过身,面对中岳山神,低声念起来道经。

李绚同样转过身,闭目沉思。

姚令璋的事情想通之后,很多事情,李绚也就有了思绪。

如何在他离开之前,更多的帮助李显稳固皇位,李绚的心中已经有了一整套的计划。

……

夜色深沉,马车缓缓的停在了玉龙苑中。

李绚将刘瑾瑜,裴诗彤,霞儿,昭儿和常儿接下马车,然后才说道:“这几日间,为夫睡在书房,三娘和彤儿各自照看好霞儿,昭儿和常儿,这几日需要多小心。”

“是!”刘瑾瑜和裴诗彤同时点头,他们都知道,这看似平静的几日时间,李绚不知道要在暗中做多少动作。

皇帝登基,大封群臣。

自然少不了要有人倒霉。

(本章完)

上一章目录+书架下一章